兩種高考 孩子必須會的選擇題
假如兩種高考的改革方案出臺,那將是一項重大變革。其影響絕不僅限于高考本身,還會延伸到教育的細枝末節(jié)。很多學生可能在16歲就要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。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,因為我們緊盯高考的教育模式一向如此。如何讓他做出正確的選擇?中小學和家長都必須在平時注意發(fā)現和培養(yǎng)學生的興趣,并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,這樣才能讓他比較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。
對目前在滕州科技職業(yè)高中讀三年級的王光瑞來說,今年的高考不尋常,需要專門跑到全省統(tǒng)一考點,現場切蘿卜絲、搟餃子皮。這些測試項目,在總分750分的高考成績中占據了230分。據了解,這是山東省春季高考中首次增加技能測試項目。這種高考中增加技能測試項目是一個大趨勢,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近日也表示,往后我國將推兩種高考模式,分為技能型和學術型兩種。
無論是在高考中增加職業(yè)技能測試,還是教育部負責人所稱的兩種高考,所透露出的信息都是,越來越注重技能型人才了。這種信號帶有明顯的積極意義,有利于職業(yè)教育發(fā)展,解決技能型人才急缺的問題,同時,對長期以來存在的“唯分數論”可以起到糾偏作用。很大一部分學生可以在技能型高考中,大聲宣布“野百合也有春天”.
假如兩種高考的改革方案出臺,那將是教育制度的一項重大變革。它絕不局限于高考本身,還會延伸到教育的細枝末節(jié),對社會人才和就業(yè)結構也會有巨大影響。所以,在這一問題上,考慮得越詳盡越好。對全社會這都是一道巨大的選擇題。
用人單位要學會選人才,而非證書。社會上存在嚴重的“唯證書論”,這是有目共睹的,其危害也盡人皆知。若追究是誰造成的,板子恐怕還是要打在用人單位身上。如果不是很多用人單位將招聘起點死卡在本科上,恐怕也不會有那么多學生,寧可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(yè),也要很勉強地上個很差的本科。正是用人單位過于功利化的要求,造成了職業(yè)教育的生源匱乏。這也倒逼絕大部分中專和??茖W校不斷升格、改名,拼命丟掉職教本色,加入到本科陣營中來。假如用人單位的固有觀念不改,即便實行兩種高考,他們也會重新劃分三六九等,從而消解政策本身的意義,讓學生淪為受害者。
高校要把學生當成事業(yè),而非生意。高校專業(yè)設置不合理早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,可為什么很多院校就是不調整?因為沒有壓力,影響不到管理者的飯碗,也就沒有改革動力。有的院校設置了新的技能型專業(yè),卻根本沒有合適的老師。他們只負責招生,收學費,爭取撥款,到畢業(yè)時再想法逼學生簽協(xié)議。這樣的高校根本沒拿學生當事業(yè),而只是一樁生意。這樣的院校,如果不給其負責人換腦子、換位子,即便將其轉為應用型,恐怕也很難培養(yǎng)出合格的人才來。也要看到,市場雖然是專業(yè)設置的風向標,但也不能只盯著市場看。高校教育有其滯后性,假如放任一些“熱門專業(yè)”擴招,很可能造成上學時是熱門,畢業(yè)時就成了垃圾。
中小學和家長要重視學生興趣培養(yǎng),而非只看分數。假如兩種高考模式一推行,很多學生可能在16歲就要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。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,因為我們緊盯高考的教育模式一向如此。如何讓他做出正確的選擇?中小學和家長都必須在平時注意發(fā)現和培養(yǎng)學生的興趣,并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,這樣才能讓他比較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。在以往,很多學生到了大學才會自己動腦子,明白平等、自由等詞語的真正含義,而后來者請務必“早熟”一點,因為等你們上大學時,就已經太晚了。